中工網記者劉玄 靳鵬超 馬楊靈 吳景斌 張學棟
9月26日,在第三屆工匠大會上,一臺地鐵車輛模型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。
“焊接最難的地方在哪兒?”面對觀眾的提問,王洪瀟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:“焊接就像裁縫,來的時候是一塊一塊的鋼板,焊接完成之后就變成了一個完整的結構。”

中工網記者 張學棟 攝
走進中車長客展區(qū),記者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在軌道車輛制造領域的硬實力。它不僅是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龍頭,更打造過北京奧運會“奧運地鐵”“冬奧高鐵”等知名車型,而焊接工藝正是決定軌道車輛安全運行、外觀品質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每一條焊縫都關乎人們的出行安全。
作為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焊接技術開發(fā)主管,王洪瀟的主要工作是為列車打造鋼筋鐵骨,這直接關乎列車的結構安全、運行壽命及性能上限。她攻克了焊接質量評估評價及質量實時檢測等行業(yè)難題,憑借嚴苛的工藝與標準守護著焊縫下的生命線。正如她所說:“我們的工作最關鍵的就是安全可靠?!?/p>

中工網記者 張學棟 攝
在技術革新方面,她推動激光焊接實現(xiàn)車體“無痕”化,并攻關鈦合金材料使部件減重超40%。面對20多米長的車廂,她追求極致精度:“要保證焊縫均勻一致,控制誤差在0.1毫米左右?!蓖瑫r,她將焊接經驗轉化為數(shù)字化工藝包,推動了智能焊接技術的發(fā)展。
被認定為“大國工匠”,王洪瀟表示:“這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,希望在原有領域繼續(xù)深耕,也希望通過工匠大會這樣的平臺跨行業(yè)交流,為解決軌道車輛實際問題尋找新的解決方案?!?/p>





關于中工網 | 版權聲明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 | 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:010-84151598
Copyright ? 2008-2025 by www.cgpundit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×